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:
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
大眾網
|
海報新聞
大眾網官方微信
大眾網官方微博
時政公眾號爆三樣
大眾海藍
大眾網論壇
山東手機報
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:
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
2023
大眾網
徐坤杰
手機查看
5年前,在國務院機構改革中,文化和旅游部被組建起來。很多網友感嘆說:“詩和遠方終于可以在一起了”。確實,詩,文學的一種形式,屬于文化范疇;旅游,發生在時間和空間中的穿行,又往往總與遠方相關。
讓詩和遠方在一起,從來都不是讓它們進行簡單疊加,在一起后如何讓兩者之間真正實現相融共生,以創造更多高品質的美好生活內容和體驗,來滿足人們對文化的更深需求和旅游的更高期待,才是重點。簡言之,就是推進文旅提質,賦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。
近日,在山東正式啟動的文化體驗廊道建設,恰是對這一重點的直接指向?梢哉f,文化體驗廊道建設為推動國家文化公園建設、實現文旅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,給出了實實在在的“山東方案”。
沒有詩的遠方不經看,沒有遠方的詩不耐讀。在山東,詩和遠方正在從牽手相擁,走進相融共生。
挖掘探索,打開更好的山東
山東,歷史文脈悠長、文化底蘊深厚、旅游資源富集?鬃釉谶@里誕生,泰山在這里崛起,黃河在這里入!@些得天獨厚的文化稟賦和資源優勢,為山東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頭活水,靈感汩汩流淌,故事源源不斷。
只有深入調查,才能有底氣、能力、智慧,以從容做出科學決策,從而真正發揮出山東獨有的優勢。為摸清文旅資源家底、做好融合文章,以更好地深耕人文沃土,山東開展了歷時8個月的調研,形成了800多頁、30多萬字的調查報告,并先后召開7次專題研討會、國內知名專家座談會。
調研調查是為了科學決策,科學決策就要突出重點,抓住主線。在充分調研和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,山東最終確定建設以五條文化軸線為支撐的文化體驗廊道,包括沿黃河文化體驗廊道、沿大運河文化體驗廊道、沿齊長城文化體驗廊道、沿黃渤海文化體驗廊道和沿膠濟鐵路文化體驗線,并最終形成國家文化公園引領、文化交通線貫穿、文化體驗廊道示范、文化片區支撐,全域文化“兩創”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。
五條文化軸線承載了山東的滄桑變遷,是齊魯文化蜚聲中外的主體軸線,是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記憶線,更是新時代山東各項工作的守正創新線。抓重點,牽主線,山東深度挖掘潛在優勢、全面激活沉睡資源,就是為了更好地打開自我。
于山東而言,高標高效推進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是又一次對自身的再探索和新打開。從“好客山東”,到“好客山東好品山東”,再到文化體驗廊道建設,以赤誠之心,山東一次又一次地進行著自我挖掘、探索和打開,同時也為希望了解山東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充分暢游、感知和體驗山東的新方式、新選擇。
要建設好,首先要保護好
突出交通先行、生態建設、配套建設;打好特色牌、民俗牌、研學牌和數字牌;強化項目管理、做好項目招引、加強項目實施……從基礎設施到文化體驗再到重點項目,山東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正在按照“一年起步、三年夯基、五年成勢”的時間規劃高標高效推進。
搞好建設,更要做好保護。在實施計劃的綜合推進中,山東堅持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是綜合發掘保護,不是簡單的景觀疊加,是將文化元素和自然景觀有機結合,把散落在不同空間的文化遺產及自然景觀由點串成線、組成面,形成深度文化閱讀和體驗的行程。
作為文物資源大省,山東家底厚實。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,山東不可移動文物數量居全國前列,可移動文物數量居全國第三位,儒家文物數量居全國第一位……而且,作為一座文化旅游的“富礦”,在五大國家文化公園中,山東段就擁有三大項,分別是黃河、大運河、齊長城。
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民族的基因和血脈,這些文化文物資源不僅屬于山東,屬于我們這代人,也屬于子孫萬代。山東深知建設文化體驗廊道首先要保護好文化文物,只有在建設中保護,在保護中建設,才能真正讓自身源遠流長、廣博深厚的文化文物資源得以永久保存、永續利用,從而在開發和創新中不斷實現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樹立起山東文化“兩創”的新標桿。
值得指出的是,山東在將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打造成文化體驗新窗口、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的具體規劃和實踐中,“加強文化文物保護”都一直被著力強調。從加強沿線文化文物梳理盤查、加強考古保護,到加強歷史文化研究闡釋、加強民間文化記憶整理,每一個環節、每一項工作,都始終堅持保護優先。
誠意滿滿,更有深意重重
注重文旅提質,讓詩和遠方真正實現相融共生,更好的山東一直在路上,并時刻準備著創造和輸出更高品質的美好生活內容和體驗,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,這是山東滿滿的誠意。而誠意的背后,其實也有重重深意。
五條文化軸線覆蓋全省16個市、93個縣(市、區)、1200多個鄉鎮(街道)、5萬多個村(社區)、7000多萬人口;貫通曲阜、淄濰、泰山、嶗山昆崳山四大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片區和沂蒙、膠東、渤海、魯西四大紅色文化片區。其覆蓋之廣、跨區之多,可見一斑。不難看出,文化體驗廊道建設需要做好統籌聚合和跨區治理,這是不小的挑戰,但也帶來重大機遇。
正是以文化體驗廊道建設為抓手,山東主動積聚各方智慧和力量,放大示范帶動效應,全面激活文化體驗廊道各類資源要素,為區域發展塑形、賦能,以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,更好賦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。
將首批130個重點村作為文化體驗廊道建設的重要點位,通過突出不同資源稟賦和文化特點,因地制宜、分門別類打造成“文物村”“手造村”“旅游村”“生態村”“產業村”等;發展特色產業,帶動更大范圍的返鄉就業和返鄉創業,讓沿線村民賺上“文化錢”“旅游錢”“生態錢”“產業錢”,保證“錢袋”更鼓;培育特色文化,依托鄉村的民俗民情和文化歷史,為百姓供給更豐富的、更優質的文化產品,實現“腦袋”更富……
透過舉措,看見初心。文化體驗廊道建設的初心,就是要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,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實現有效銜接,真正推動實現百姓富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,讓沿線百姓收獲穩穩的幸福。
當前,山東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正在高標高效推進中。春光正好宜期待,期待假以時日,人們在齊魯大地的一條條文化體驗廊道中行走,會像是在進行一場場身臨其境的穿越之旅。在時間和空間的穿行中,在詩和遠方的相融共生中,我們都能摸得著厚重迷人的歷史,嗅得到濃郁的文化芬芳,然后愛上一個更好的山東。(海報觀察員:徐坤杰 美術設計:范云云)
責任編輯:牛樂耕